如今,许多企业在招聘时都会对拟录用候选人进行背景调查(简称“背调”),以了解该候选人的学历、工作经历是否真实,并确认其是不是适合拟聘用的岗位。然而,近日有调查显示,一些企业在对劳动者开展背景调查时,存在随意收集和过度使用个人隐私信息等情况,有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之嫌。
求职者背景调查,是企业在初步掌握求职者基础信息的基础上,对其过往的工作背景、能力、表现等信息进行真实性核实的一种调查方法。对于企业来说,开展背景调查有助于验证求职者学历、履历等信息的真伪,判断其是不是真的存在失信行为,从而进一步确定对方是不是适合应聘岗位,降低用工风险。【详细】
近年来,一些企业在开展背景调查后,以候选人无法胜任岗位为由拒签劳动合同,引发劳资纠纷。但由于双方并未签订劳动合同,不存在事实劳动关系,加之求职者事先在相关授权单上签字同意,求职者的劳动仲裁申请往往被驳回。即使诉至法庭,求职者也常常因证据不足而败诉。这就使得部分企业有恃无恐,在背景调查的道路上越走越偏。【详细】
站在求职者的角度,为了顺利入职,大多数人都能理解和接受企业的“背调”要求。然而,在实际的操作中,背景调查引发的诸多问题,却给求职者带来不少烦恼。比如,有的背景调查聚焦员工过往收入,并将其与工作上的能力挂钩。再如,有单位在背景调查之后,竟能对员工的手术记录了如指掌,甚至以此作为拒绝员工入职的理由。这些做法,是对求职者隐私的侵犯,其判定标准也难以令人信服。【详细】
从个人信息保护的角度看,目前不少企业的背景调查缺乏边界,容易侵犯个人隐私和合法权益。个人隐私信息保护法规定,处理个人隐私信息应当具有明确、合理的目的,并应当与处理目的直接相关,采取对个人权益影响最小的方式。收集个人隐私信息,应当限于实现处理目的的最小范围,不得过度收集个人隐私信息。【详细】
从诸多乱象来看,背景调查之所以频频越界,根源在于缺乏规范。“背调”不是“背地里调查”,更不能“什么都查”。给调查范围划出具体边界,对调查流程做出细化要求,是破解“背调”乱象、推动背景调查规范管理的关键。对此,有关部门当根据真实的情况,及时出台相关指引,让背景调查在合法合规中有序展开。【详细】
说到底,求职本质上是一种双向选择,讲究契约精神,真诚以待。对企业而言,求职者的诚信是底线;对求职者而言,个人隐私信息不被触碰是红线。劳动契约的达成需要双方谨守底线、不触红线、互信合作,如此才能营造公正、合理、合法的求职环境,让雇佣双方均能获益。【详细】
@小吃摊摊主夫人:多大点的岗位都有“背调”,一个行政岗、保安岗、客服岗都“背调”。
@Cyndy_boy:我跳槽后面试时也遇到了,面试的公司向老东家打听信息还告状,无语。
企业对求职者的学历、过往工作情况、人际关系等进行背景调查,应当在求职者知情并同意的情况下进行。然而,有些用人单位却假借“背调”之名行“侵权”之实,实在令人担忧。尤其是在点一点鼠标就能获取无数信息的今天,侵犯隐私的成本降低,维权难度却在增高。如何让背景调查保持应有的“边界感”,切实维护求职者的合法权益,离不开更为细化的法律指引。